如果卦凶爻辞吉 爻凶卦吉

时间:2025-04-17

周易》占卦、解卦的过程其实很难用文字表述,与易学领域其他分支数术有一定区别。没有《梅花心易》那么“随心”(心易更追求天人感应,心之所想实际是与上天的感应),也不像六爻装卦纳甲那样考虑干支六亲关系。而是以《周易》原文中卦象、卦辞、爻辞、彖传作为依据,推断事物的吉凶祸福,是占筮推论的重要方法,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。

有人总结说:卦象、卦辞、爻辞、彖传所提示的内容是用概括性的哲理性语言表述出来,具有很大的抽象性、包容性、多维性、启示性;因而是广义的、多层次的、富有变化的,要随问卦的主题作灵活随机的领悟。断卦、解卦的时候要在充分理解这些卦象、卦辞或爻辞内在含义的基础上,结合当前所占筮的事项,触类旁通,采用类比推论的方法,得出占筮结果。

首先从卦辞、爻辞所表达的义理上分析卦义卦象,推导结论,这需要解卦人有一定的古文基础和易学常识。

其次,从象数解卦的角度分析主卦、变卦(也叫本卦、之卦)的含义,这在每一卦、爻的《象》都会有详细的说明,解卦过程中需要以易学的象数思维模式来思考。

其三,考虑变爻的爻辞、爻象,如果没有变爻,当以主卦为依据分析所占之事吉凶;如果有变爻,就要考虑该爻的爻辞、爻象经文是怎么分析问题的。

其四,考虑爻位是否中正当位,考虑乘承比应关系。例如:小畜卦为五阳爻一阴爻,五阳爻皆为同类性质,共同牵制一阴爻。这一点有助于理解占卦所要的答案,包括各爻之间的乘承关系,也可以作为判断吉凶的依据。

其五,占卦必须考虑时空因素,即占卦的地点、时间。也就是说,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占得同一卦象,占断时必须把时空因素考虑进去,同一件事,春天站与冬天占,判断的方式有很大区别,因为时令不同,阴阳五行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(天体运行位置发生了变化,其相互的能量作用关系也相应发生了变化)。

易经》的哲理表达非常特殊。每卦的卦辞和爻辞,通过“假象喻意”的象征手法,提示该卦蕴含的事物运动,变化和发展的规律。

例如坤卦中初六的爻辞为——“履霜,坚冰至。”这段爻辞字面的意思是:踩踏在霜冻上面,便知道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。

但这句话实际是表达我们对周围事物观察要敏锐,看到一点小动静就能正确的推断出接下来即将要发生的事情,以便于我们提前做好准备。

六十四卦的每卦各有六爻,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上,区分出六个高低不同的等次。以社会地位为喻,初为庶民,二为士人,三为大夫,四为公侯,五为天子,上为太上皇。

△六爻

以实物的发展而言,各爻代表着事物发展的不同阶段,

初位为发端萌芽阶段,应蓄力潜藏勿用

二位为崭露头角阶段,应学会适当进取

三位为功业小成阶段,应仔细谨慎防凶

四位为新入高层阶段,应小心警惧审时

五位为圆满成功阶段,应戒躁戒骄戒盈

上位为发展终极阶段,应注意穷极必反

六爻中有为主之爻,称为“卦主”。卦主多取第五爻,而在每卦中,阳爻称之为“九”,阴爻称之为“六”。例如上六,九五,六四等。

△六爻的变爻

虽然爻像的推演方式复杂多变,但我们也可以找出其破译的要诀。有了以上基本的知识,我们便可以遨游《易经》这座神秘的迷宫了。

如何使用周易去预测

在学习预测之前,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些相关的选择,因为原则将直接影响到卜卦的结果。

首先,在嘈杂的环境中和心境未定时,都不适合预测。

其次,每一件事情只预测一次,不可反复预测。

第三,预测必须客观,不要受外界干扰,对于心意已决和自己能够判断的事情就没有必要预测了。

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,也有难易之分,我们今天就教大家一种铜钱摇卦法。这种方法不繁不简,最为实用,在易学界和民间流传都很广。

首先,我们要准备好三枚铜钱,现代亦可用硬币代替。

然后将铜钱合在手掌中,口中诚信默念欲问之事。

问事之后,开始摇晃钱币,并顺势将铜钱轻轻丢到桌案前。

爻辞吉卦象不吉怎么办

被抛出的铜钱会有四种可能

1.两正一反,称为少阳,画阳爻符号“—”

2.两反一正,称为少阴,画阴爻符号“--”

3.三个正面,称为老阴,画符号“--·”,加一个黑点表示变爻,因为阴极要变为阳

4.三个反面,称为老阳,画符号“—·”,加一个黑点表示变爻,因为阳极要变为阴

我们每投掷一次后,就得出一个爻画,投掷六次后,就得到六个爻画。然后依次从下往上画出这六个爻画,就构成一个完整的卦象,然后通过“卦序表”查找,使用起来非常方便。

△卦序表

得出的卦象和卦名,就按照卦辞和爻辞来解卦,不过依据卦辞还是依据爻辞,依据哪一爻的爻辞,这里面还有许多研究,也必须了解。

一卦得出来后,其中可能有“变爻”和“不变爻”的七种情况,解卦时要区别对待。而“变卦”就是在本卦的变爻改变性质之后,所形成的新卦,代表事情的变化因素。

情况一:六爻不变,卦中六爻都不是变爻,这种叫“静卦”,依据本卦的卦辞来解卦

情况二:一爻变,卦中有一个变爻,就用这个变爻的爻辞来解卦

情况三:二爻变,卦中有两个变爻,就用这两个变爻的爻辞解卦,并且以上爻的爻辞为主

情况四:三爻变,卦中有三个变爻,解卦用本卦的卦辞并结合变卦的卦辞作综合考虑

情况五:四爻变,卦中有四个变爻,用另外两个不变爻的爻辞解卦,并且以下爻爻辞为主

情况六:五爻变,卦中有五个变爻,就用变卦中不变爻的爻辞解卦

情况七:六爻变,卦中六爻都是变爻,如果是乾卦和坤卦就用“用九”和“用六”解卦,其他卦则用变卦的卦辞来解卦

摇卦时常出现的是六爻不变,一爻变,二爻变这三种情况,不过解卦时还是要参考本卦的卦辞和变卦的相应爻辞,并作综合考虑。

九”、“五”两个数字与封建宫廷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,有着至高无上的象征意义,只有封建帝王才能享有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?

一种简单的说法为:中国古代把数字分为阳数和阴数,奇数为阳,偶数为阴。阳数中九为最高,五居正中,因而以“九”和“五”象征帝王的权威,称之为“九五之尊”。

另一种说法认为“九五”一词来源于《易经》。现在流传下来的《易经》版本据说为周文王所演,因此也称为《周易》。《周易》六十四卦的首卦为乾卦,乾者象征天,因此也就成了代表帝王的卦象。乾卦由六条阳爻组成,是极阳、极盛之相。从下向上数,第五爻称为九五,九代表此爻为阳爻,五为第五爻的意思。九五是乾卦中最好的爻,乾卦是六十四卦的第一卦,因此九五也就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第一爻了,成为了帝王之相。这里的“九”本不是具体的数字,而是判别数字阴阳属性的符号。后来人们把“九”和“五”作为具体的数字来运用,窃以为一来是为了契合代表帝王的“九五”之爻;再者,“九”和“五”两个数字在建筑上的使用也是非常符合美学原则的。《周易》的释义词句有“乾道变化,各正性命,保合太和,乃利贞”。太和殿名字的由来据说就源于此。

《周易》是中国最古老的经典之一,历来被尊为六经之首,对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都有深远影响,因此“九五”一词来源于《周易》之说应比较可信。

“九五之尊”久成习语,惟何所取义今人多已茫然。

由于拙著《寓言的密码》要出一个加注释的新版,“九五之尊”也在须注之列。我想这是汉文化的传统知识,不便由我自作解人,最好找权威的解释,于是翻了家里所有的工

具书,结果除了《辞海》和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,居然大部分工具书都不收此条。

《中国成语大辞典》有“九五之尊”条,释文如下:“九五:《易》中卦爻位名,术数家以为是人君的象征,因指帝王的尊位。”(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年版第656页)

《辞海》有“九五”条,释文如下:“《易经》中卦爻位名。九,阳爻;五,第五爻。《易·乾》:‘九五,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’孔颖达疏:‘言九五阳气盛至于天,故飞龙在天……犹若圣人有龙德,飞腾而居天位。’后因以‘九五’指帝位。”(省略号原有。上海辞书出版社《辞海》1999年版缩印本第871页)

这两条对不求甚解的外国人有用,可以做“汉语托福”考试的标准答案,但对已经知道“九五之尊”指皇帝的中国人基本上没用,两者都只说了“是什么”,却没说“为什么”。

我又上网去查,希望找到“易学家”的权威解释,不料“易学家”们也语焉不详,说九道五,多望文生义。即此可见那些易学家都是在蒙事。不得已,我这个于易学一窍不通者只好强作解人地简释如下———如果解释得太复杂,读者会烦死,而这种知识根本就没用。但中国古代的蒙事者对这些没用的知识是非常精通的,可以说得头头是道,被骗者固愚,骗人者可不愚。然而现代蒙事者却远逊前辈,他们自己已经愚得离谱,被这种愚人愚弄的人,我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。

八经卦(乾、坤、震、巽、坎、离、艮、兑)皆三爻,六十四复卦皆六爻(由八经卦分别组合,上下相叠)。用《周易》占卜时,不仅要确定卜得哪一卦,还要确定卜得该卦哪一爻,故卦吉而爻凶,或卦凶而爻吉,在易占中是常事,这就为卜卦者尤其是释卦者留下了极大的解释空间,无论后验的事实如何,都可以说成“无占不验”。占卦根本就是心理骗术。

既然在易占中,确定具体爻位如此重要,因此每一爻都必须命名,命名以两个数字表示。通例是,前数明爻之阴阳:阳曰九,阴曰六;后数定爻之序位,由下至上曰:初(即一)、二、三、四、五、上(即六)。故九二、九三、六四、六五者,前数标爻之阴阳,后数示爻之序位。惟最下之首爻与最上之末爻反是,曰初九、初六、上九、上六,乃序位在前,阴阳在后。故“九五”者,谓第五位之阳爻也。然而只要某卦之第五爻为阳爻,该爻就叫“九五”,但“九五之尊”仅指“飞龙在天”的乾卦第五爻。

或问:既然“上九”最高,“九五”次之,那么以帝王之尊,为何不称“上九之尊”,而谓之“九五之尊”?盖吾国思想,谓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(《尚书》),“知雄守雌,知白守黑”(《老子》),“过犹不及”(《论语》),“虚则剞,中则正,满则覆”(《荀子》),“全则必缺,极则必反,盈则必亏”(《吕氏春秋》),“盛之有衰,生之有死”(《晏子春秋》),“昌必有衰,兴必有废”(《论衡》)。以《易》言之,则是“复极必剥”、“泰极必否”。故《易·乾》“上九”之爻辞曰“亢龙有悔”,《易·文言》曰:“亢龙有悔,穷之灾也。亢之为言也,知进而不知退,知存而不知亡,知得而不知丧。知进退存亡,而不失其正者,其唯圣人乎?”用俗话来说,就是“爬得越高,跌得越惨”。

“九五”本非示尊之意,而是示退之意。“天子”者,天之子也。天最高,可居上九之位,即使贵为天子,也只能屈居九五之位。可见“九五之尊”本是不通之论,是奴才对帝王的谄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