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居住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的苗族同胞,自古以来就有祖先崇拜的习俗。每年清明,苗族同胞都要聚族膜拜祖先,以求风调雨顺、人丁兴旺、吉祥如意。
苗族先祖蚩尤,与炎、黄祖先齐寿,虽因部落战争被炎黄部落联合打败,被迫举族南迁,但蚩尤部落繁荣时期盛行的以牛祭祖习俗,沿袭迄今,并逐步演化成为苗族今天的清明祭祀习俗。
苗族清明节,既是对祖先的集中祭祀,也是对先辈的共同祭念,更是对缔造民族历史和创造民族文化先驱们一种特殊的缅怀活动。
按照苗族人民的传统理念,苗年团聚欢庆,表达的是对健在长辈的孝敬之情;而清明聚族祭祀,表达的是对已逝先人的缅怀之情。因此,苗族人民认为,苗年不回家,是对在世老人的不敬不孝;而清明不扫墓,那是对自己祖先的不敬不忠。
二、苗族清明祭祀活动,分为五个步骤有序进行。
首先,选择吉日。作为传统的祭祀祖先的节日,苗族一般选择仲春与暮春之交的吉日来做清明,多数定在冬至后的106天。解放以后,苗族按照公历规定的时间,统一扫墓时间。但是,部分居住比较偏远的苗族村寨,为了充分体现“慎终追远、敦亲睦族”的扫墓目的,往往将清明时间定在冬至后100天,比正常清明节时间提早四到五天。
其次,确定祭祀等级。苗族清明祭祀活动分为三个等级,即牛祭、羊祭和猪祭。牛祭属于举族大祭,一般遭遇自然灾害和战争动乱之后,失散多年的族人为了增强民族凝聚力,共同重建美好家园,于是用牛祭的方式,将全族人聚集起来,这种大型祭祀活动的结果,是区域“依直”的确立。羊祭属于宗姓祭祀,大凡逄十,苗族宗姓都要举办一次祭祀活动,祭祀共同的祖公,以增强宗族团结。猪祭属于家庭祭祀,在正常年景,苗族家庭每年清明节都要用腊猪头祭祀自己的先辈,表达缅怀之情。
再次,邀请亲朋好友。按照苗族习俗,牛祭要邀请兄弟民族的领袖和代表参加,羊祭要邀请同村其它宗姓长老和亲戚参加,猪祭要邀请舅爷和其它同族兄弟参加。
第四,明确聚会地点。苗族牛祭由于人多势众,时间较长(3天)程序复杂,必须在公共祠堂和宽阔平地上举行;苗族羊祭由于人数相对较少,时间较短(2天),一般选择在同族兄弟中堂屋比较宽敞的家庭举办;猪祭由于仅限于家庭势力范围,比较简单,人数又少,因此都在自己家庭进行。
最后,落实祭祀活动的主持人。苗族清明祭祀活动,根据不同情况确定不同的主持人。举办大型牛祭活动,必须请苗族寨老主持;举办中型羊祭活动,一般邀请宗族领袖主持;家庭猪祭活动,由家庭主男自己主持。
三、苗族清明祭祀活动,分为内祭祀和外祭祀两个不同的环节。
苗族外祭祀活动是在墓地进行的。在选定的日子里,参加祭祀活动的亲朋好友早早就来到墓地,主动地参与清理杂草、培土、疏通排水沟、修筑墓场等劳动,良辰一到,主持人朗诵祭词,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和大恩大德,说明祭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,诵毕,男同胞们在墓旁宰杀事先准备好的牲畜(牛、羊、猪、鸡、鸭),并将血倒入酒壶,制作血酒,每人手持一杯,在主持人的带动下,高喊“哎-呀”,表示对先祖的感恩戴德,表达在场人的同心同德。待牲畜煮熟,亲朋好友来齐,这时,正式的祭祀活动开始了。只见墓台上摆放牲畜无数、酒饭无数、糖果无数,主持人面对墓碑,由古到今,把民族演变的历程、祖先贡献的内容、后代缅怀的情节、聚族祭祀的要求等,不紧不慢地朗诵完毕,随即大家围着墓地,前三拜、后三拜,然后举起酒杯,高喊“哎-呀”。祭祀仪式结束,随后,大家聚在一起,把所有宰杀的牲畜肉全部吃完,所带来的酒饭全部吃完。苗族举办牛祭和羊祭活动时,由于比较热闹,聚会往往要到下半夜才能结束,亲朋好友多半是醉着回家的。
苗族内祭活动是在家庭里举行的。不管举办哪种类型的祭祀活动,祭祀仪式结束后,主家趁天黑前挑着煮熟的牛头、羊头、猪头等食物回到家中,跨过家人事先准备在门口的一盆火-以防鬼怪随后进家,将所带食物逐一摆放在火灶边,主持人点香烧纸、给祖先敬酒敬肉,并朗诵祭词之后,在家亲朋好友逐一到火灶边进行祭祀,表述自己的缅怀之情。祭祀结束,主家摆上酒席,宴请亲朋好友喝酒吃饭。不论摆几桌酒席,舅爷们都坐在首席上,以此表示对舅权的尊重。
由于牛祭、羊祭都有兄弟民族和其它宗姓送来贺礼,因此,主家将在其后的日子,备好佳肴,热情地招待他们。通过这种礼尚往来,进一步增强了苗族与其它民族、苗族支系及各个宗姓之间的凝聚力,从而促进苗族社会的持续发展、确保苗族社会的和谐稳定。
四、苗族做清明、搞祭祀,有五个传统文化寓意。
首先,祈祷先祖保佑。苗族清明祭祀,请求主持人朗诵由今及古各代先祖的功德,以此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之情,并通过铭记先祖功德,求得先祖的保佑。一些富有的苗族家庭,还给先祖坟墓竖起墓碑,在碑文中详细记载先祖的丰功伟绩,碑底刻有贤子贤孙名字,这种将先祖与子孙名字在墓碑中一起列表的做法,真实反映了苗族人民祈祷先祖保佑的强烈心理。
其次,祈祷风调雨顺。苗族人民有一种自然的心态,那就是在祭祀活动中“送什么、得什么”。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,为了获得丰收,苗族人民在祭祀活动中总将风调雨顺的愿望放入祭词里,希望通过祭祀活动,在先祖保佑下,年年获得丰收、岁岁求得平安。因此,祭祀活动中,苗族人民总尽可能多地准备贡品,将墓台摆得满满的,以此表达虔诚、求得吉祥如意。
再次,祈祷人丁兴旺。苗族清明祭祀时现场宰杀的牲畜,或公牛、或公羊、或公鸡,在现场参与祭祀活动的也一律是男性公民。这种公牲(性)祭祀,象征着一种特有文化,即是人丁兴旺。自古以来,苗族举行祭祀活动,祭祀现场禁忌女性公民,这从苗族传统文化来理解,一方面表示了祭祀活动的纯洁性,另一方面表达了祭祀活动的目的性—兴丁才能兴族。
第四,祈祷家庭幸福。按照苗族传统文化的理解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是构成大自然的五种要素,随著这五个要素的盛衰,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,并影响人的命运。因此,家庭幸福必与五行相关。在清明祭祀活动中,应根据家庭成员五行构成特点,选择合适的六畜作贡品进行祭祀,可求得来年的平安。
第五,祈祷事业有成。在苗族人民看来,一个人能否成就一番事业,既与他的智慧、能力和努力有关,更与祖先保佑、族人拥戴、亲友支持有关。因此,一个人应该忠于孝道,尊敬长辈,珍惜友谊。那种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,始终保持高尚情操,时时处处做好楷模,像珍惜自己生命一样,尊重先祖,爱惜长辈,珍惜情谊,才是苗族人民普遍称颂的值得信赖的男子汉!
1、根据新的出生日期来计算。
按照birthdates的计算方法,长辈比较喜欢。
1)配偶之星
男人看财星,女人看杀星或者官星。
2)配偶宫
大部分都是从三位一体,性化,性化的角度来看婚期的。
三者的组合是海毛伟,甲子申;
六合丑,海印近;五个合,一个合,一个合。
3)选择吉祥年。
一般男女都选择吉年,避开一些不适合结婚的年份。
4)选择吉祥神聚的日子。
吉祥神聚指的是五行四柱中的月亮,越是吉祥的日子越多。
四柱指人出生的年、月、日、时;月令是指观察月球的轨道。
2.通过旧黄历选择日期。
农历会注明当前日期适合做什么,禁忌做什么,我们可以根据自己日历上的备注来选择。一般来说,适合结婚的那一天会有备注。如果有这两个字,那么可以作为结婚的备选吉日,然后结合生肖进行筛选。
古代传说中尧的两个女儿。也称“皇英”。长曰娥皇,次曰女英,姐妹同嫁帝舜为妻。娥皇、女英,是位于爱情史开端的两个女人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尧年老后,问大臣谁能继位,大臣推荐了舜。为了考察舜,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舜,在舜的调教之下,二女“甚有妇道”。尧非常满意。三年后考察结束,尧把帝位传给了舜。舜是黄帝后裔中的另外一个分支,距黄帝九世,居住在黄河中游(山西蒲州一带),舜是该部落的首领,名声被尧所闻。尧为了联合拉拢舜的部落,把两个女儿娥皇、女英嫁给了舜。这是史“和亲”的最早滥觞。
后来舜帝巡视南方,娥皇、女英追踪至洞庭湖,闻舜帝死于苍梧之野,二妃往寻,泪染青竹,竹上生斑,因称“潇湘竹”或“湘妃竹”。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。自秦汉时起,湘江之神湘君与湘夫人的爱情神话,被演变成舜与娥皇、女英的传说。后世因附会称二女为“湘夫人”。楚人哀之,将洞庭山改名为君山,并在山上为她俩筑墓安葬,造庙祭祀。
在历史传说中,只有两个女子,有化竹的遭遇。她们就是尧帝伊放勋的一对女儿:伊娥皇伊女英。在她们生活的公元前两千二百多年时,还没有“公主”这个称呼。不过,娥逝�ⅲ�由矸莸恼媸狄庖迳侠此担�遣徽鄄豢鄣墓�鳌5�牵��裁戳轿蛔鸸蟮墓�魅椿嵬�奔薷��桓瞿腥四兀磕鞘且蛭��笔被乖谑献迳缁崾逼凇5笔庇幸恢只樗祝�⑵薜哪腥擞幸恢盅≡袢ǎ�谠栏改竿�獾那樾蜗拢�梢跃龆ㄊ欠褚��拮蛹抑形薹蚧虼�薜慕忝妹牵�惨黄鹑⒒厝ァU庵种贫龋�谥艹�闭�匠晌�恢止笞逄赜械睦裰疲�慈肜穹ㄖ校�怀莆�半糁啤薄!独褚恰せ槔瘛分忻魅返匦醋牛骸凹夼�匾灾舵反樱�街�簟薄3涞薄半簟钡呐�樱��旧隙际悄腥苏�狡拮拥那捉忝没蛱帽斫忝妹恰!半簟钡纳矸荩�孺�匀灰�叩枚啵��且驳陀谡煞虻恼�狡拮樱�邮粲谡�蕖:笕司荽送撇猓�⒌奂夼�保�褪褂昧苏庵蛛糁啤R话闳衔���匠黾薜挠Ω檬墙憬愣鸹剩�妹门�⒃蚴墙憬愕碾簟?
关于娥皇女英的身世,有些传说中说娥皇生母早逝,女英是继母的孩子。其实当时正是父系氏族,伊放勋自然有一大群的女人,彼此间的地位完全视乎伊放勋的宠爱程度而定。娥皇女英姐妹的母亲都不受宠,所以严格来讲,她们都是庶出的。
不论嫡出也好庶出也罢,娥皇女英演绎了一段美丽感人的爱情故事!这样的气度与执著已经远远超越了她们的身世。
深深怀念这两位美丽的女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