易经爻辞有多少吉日 易经爻顺序

时间:2025-04-21

乾卦

乾卦的爻辞

初九:潜龙勿用。

注释:龙隐地道,便称作“潜龙”,龙性乃是阳性,是向上的。初九爻本来自坤卦。为地道中一阳元初生。因时因地,皆还不能有所作为。所以爻辞为“勿用”。

九二:见龙在田,利见大人。

注释:初九、九二爻同为地道,九二要乃是地道之中乾元累积足够,即将冲出地道,彰显乾元之德的时候。因而爻辞有“见龙在田”,“见”是出现的意思。“利见大人”的“见”是拜见等意思。

九三:君子终日乾乾,夕惕若厉,无咎。

注释:“乾乾”是奋斗不息的意思,好比那句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”,就是这里来的。爻辞的意思是:君子终日劳累奋斗不息,朝夕警惕忧患,感觉前行的道路困难重重。这是没有错误的。

九四:或跃在渊,无咎。

注释:九三的累积壮大,终于到了人道的繁荣时刻。无论是资历还是才能都到了。这个时候刚来到上卦的九四。“或跃在渊”的“或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一种尝试,九四尝试着上跃,上跃不行,则暂居渊中,以待时、位。尝试性的上跃,是没有错误的。

九五:飞龙在天,利见大人。

注释:龙、乾元本属天道,九四返回九五,进入天道,就像人回到家一般自由自在,如鱼得水。这时候,无论是地位、才智,都达到了成熟阶段,是大展拳脚的时候了。而那片天空就是你要找的“大人”所提供给你的。

上九:亢龙有悔。

注释:亢龙,龙飞过高,就叫亢。这一爻秉持了一个自然宇宙的规律,就是阴阳的相互变化,一种事物从来不会无限制的兴盛下去。生的另一面就预示着死亡。乾卦从初九累积发展到上九,已经达到一个极致,渐成坤元。“亢龙有悔”的悔就是指的这一坤元。

用九:见群龙无首,吉。说明:用九,即首尾交接,天人合一。

注释:《象》曰:“用九”,天德不可为首也。“用九”的爻象说明,天虽生万物,但却不居首、不居功。《易经》中,只有两卦是有七个卦辞——乾卦与坤卦。周文王在乾卦的用九中写道:“见群龙无首,吉。”因为大家均已成龙,群龙:人人如龙,可以无首。无首: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神世界。

重温《易经》中的谦卦。

摘录分享书籍《张其成讲易经》的内容~~

谦卦是《易经》六十四卦中唯一的六根爻全是吉的卦,是第十五卦。

初六,谦谦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
《象》曰: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
   谦虚的君子可以渡过大河大川,这是非常吉利的。也许有人会问,我们在生活中放低姿态,做一个谦虚的人,就可以万事大吉吗?“谦谦”回答了这个问题:第一个“谦”是山的谦,山是稳定的、有主见的、成功的、高的,这是说自己首先要是一座山,品德高尚、事业有成;第二个“谦”是地的谦,地是宽广的,能容纳一切事物,能做到这两种“谦”,肯定能渡过大河大川,获得成就。但是要注意,自己必须首先是高山,不能是烂泥,如果本来是烂泥,那就不能算是“谦”了。

   “卑”是卑下,“牧”的原意是放牧,这里是管理的意思,“自牧”就是自我管理、自我制约。首先要谦虚卑下,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,然后管理、制约自己,这才叫“谦谦君子”。《礼记·中庸》中说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“迩”是近处,想要行走得远必须从近处开始走,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”;而要登高,必须先从低处着手,要把自己的姿态放低。

六二,鸣谦,贞吉。

《象》曰:鸣谦贞吉,中心得也。

   “鸣”可以理解为出名,虽然出名了,但是照样很谦虚,并且坚守正道。因为六二爻是下卦的中位,而且得正,又中又正,这是吉的。

   从内心感觉到满足,满足了也还要谦虚,还要保持中庸之道,这才是最难能可贵的,所以叫“鸣谦”。

九三,劳谦君子,有终吉。

《象》曰:劳谦君子,万民服也。

   “劳”是有功劳,有了功劳还谦虚,这样的君子当然能够善终,最终肯定是吉的。

   有了功劳,居于高位了,还能谦虚,老百姓都会服从。

六四,无不利,㧑谦。

《象》曰:无不利,㧑谦,不违则也。

   “㧑”通“挥”,发挥。要把谦虚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,是无不利的。六四爻已进入人生的第二阶段了,仍然要保持谦虚,这是很难的。

六五,不富以其邻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
《象》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
   六五爻是六条爻辞中唯一没有提到“谦”的,但是“不富”其实就是谦。“不富”是心中不骄傲、不自满,虚怀若谷。这种“谦”我称之为“虚谦”。“以其邻”就是“与其邻”,把财富给予邻居,不要自己占有。“利用侵伐,无不利”,用这种心态来征讨别人或者为人处世,不骄傲自满,肯定没有什么不利的。

上六,鸣谦,利用行师,征邑国。

《象》曰:鸣谦,志未得也,可用行师,征邑国也。

   “鸣谦”出现了两次,一次在六二爻,一次在上六爻,程度是不同的。上六爻是坚持到了最后,名声大振,这时仍然谦虚,用谦虚的心去征讨那些骄横不逊的人,肯定能打胜仗。

易经的爻辞怎么来的

   “志得”是自满,“志未得”是没有骄傲自满,虽然得到了最高的名声,却没有自鸣得意,这样的人就是“大人”,可以去征讨“邑国”。“邑国”不一定指国家,也可以指不虚心的人。

   谦卦从开始到最后六个阶段都要求谦虚,虽然每个阶段要求的谦虚有所不同,但结果都是一样的。在任何时空点,只要谦虚,做什么事都是吉利的。

重温《易经》中的随卦。

摘录分享书籍《张其成讲易经》的内容~~

初九,官有渝,贞吉,出门交有功。

《象》曰:官有渝,从正吉也。出门交有功,不失也。

   “官”是主人,“渝”是改变,“官有渝”是主人要改变。“官”可以理解为“心之官”,“心之官则思”,也就是说我们的思维观念要改变,只有改变了思维观念,才能择善而从,才会“贞吉”,因为守正道了就吉。“出门交有功”,只有走出大门与别人交往才能成功。

   改变观念,是“从正吉也”:要从正道,找到可以跟从的人,是吉的。“出门交有功”是“不失也”:没有失去时机和善人,本着择善而从、见贤思齐的精神走出去,就吉,就“有功”。

六二,系小子,失丈夫。

《象》曰:系小子,弗兼与也。

   随从年轻的小伙子,会失去阳刚方正的丈夫。“系”指随从,“小子”指下面的初九爻。六二爻本身是女的,如果依附于初九爻的年轻小伙子就会失去丈夫,她的丈夫是中正阳刚的九五爻,因为二和五相对应,初九爻和九五爻这两者不可兼得。

   “弗兼与也”就是不能兼得。这时就需要选择了,这就是孟子说的:“鱼,我所欲也;熊掌,亦我所欲也。二者不可得兼,舍鱼而取熊掌者也。”这个小伙子又年轻又帅,如果选择了他,就会失去那个年纪大一些的、阳刚的丈夫,毫无疑问这种选择是错误的,捡芝麻丢了西瓜,因小失大。

六三,系丈夫,失小子,随有求,得,利居贞。

《象》曰:系丈夫,志舍下也。

   六三爻刚好与六二爻相反:跟随阳刚中正的丈夫,就会失去年轻的小伙子。“随有求,得”,这种选择一定会有好结果。六三爻是一根阴爻,可以表示一个处于第三位的女子。第三位通常是一个艰险的位置,“三多凶”,而且位置也没摆正,是阴爻处在阳位上,但是她做出了明智的选择,选择了九五爻阳刚中正的“丈夫”,而不是最下面的初九爻的“小子”。

   “志舍下也”,抛弃了下面的小伙子。随从对象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,随从对象不同,最后的结果也不同。六三爻做出了正确的选择,就可以安居守正、渡过艰险。

九四,随有获,贞凶。有孚,在道以明,何咎。

《象》曰:随有获,其义凶也。有孚在道,明功也。

   “随有获,贞凶”,追随别人或被别人追随是有收获的,但如果总是想着收获,就会有凶险。意思是你的选择和跟从不要有太强的功利心和目的性,只要跟对了人或者选对了时机,不管成功与否,只要去跟随就好。“莫问收获,但问耕耘”,否则就会有凶险。“有孚,在道以明,何咎”,要诚信,用虔诚的心去跟随别人,只要跟随的人和时机是符合正道的、是光明的,就不会有灾祸。

   “明功也”,心地光明磊落,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。

九五,孚于嘉,吉。

《象》曰:孚于嘉吉,位正中也。

   “孚”是诚信、虔诚,“嘉”是美好,选择了美好的东西之后,一定要信仰它、坚定不移地守住它才能吉祥。想真正守住美好的东西是不容易的,“从善如登”,就像登山一样难,一定要坚持下去才会吉。

   九五爻处在最尊贵的位置,又中又正,九五至尊,用诚信的美德去追随别人,一定能大吉大利。

上六,拘系之,乃从维之,王用亨于西山。

《象》曰:拘系之,上穷也。

   上六爻记载了周文王的一段经历。姬昌当时还不是周文王,而是西伯侯,因为行仁政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。七年后被放出来,姬昌“亨于西山”,先去西山祭祀天地和他的祖先,西山就是现在的陕西岐山,他的祖先都葬在岐山。祭祀之后,姬昌开始扩展势力,准备讨伐商纣王。他去世之后,他儿子姬发继承他的遗志灭了商纣王,建立了西周。

   “上穷也”,意思是走到头了,这里说的是商纣王。“拘系之”有两种解释:第一种是当年西伯侯被商纣王所囚禁;第二种是当时的老百姓都把心系在西伯侯身上。“拘系之,乃从维之”就是指大得民心,得民心就能称王称霸,取得最后的成功,所以我觉得第二种解释比较符合随卦的大义。

   最后一爻是到头了,本来是不好的,但是如果做事符合民心,被别人追随,或者去追随一个做事符合民心的人,也一定会取得成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