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大仙年初五 黄大仙完整版免费观看

时间:2025-04-17

黄大仙是黄鼠狼,黄大仙也是我国道教的一位先师鼻祖。黄大仙,本名为黄初平,东晋人,著名道教神仙,出生地为现浙江省金华县,是当地的一名牧羊小孩。十五岁时得仙指点得道而隐居赤松山。得道后易名赤初平,号赤松子,故号称“赤松仙子”。

民间习俗,每年正月初五是接财神日。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、儒家学派的创始人,被上至帝王、下至百姓尊奉为教育的始祖、万世师表。

黄大仙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芳村的花地村,当年神庙的正门,当街有一座楼,石柱、门楼顶均有花纹图案装饰。陈济棠主粤时,旧黄大仙庙被改作孤儿院。抗战时期,广州沦陷,旧黄大仙庙充作日本宪兵司令部。解放后还可见废碉堡和被害者遗骨。复建后的黄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区的古祠路1号。

当年这里地虽偏僻,但曾是广州的宗教圣地之一,其香火鼎盛,对广州市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。该祠虽于1910年遭受破坏,但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,如石刻对联、浮雕石柱、扁额、门饰、石狮等,都饰以精致的雕刻,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祠殿的宏伟规模和精致的建筑艺术。

黄大仙庙分布在世界各地,香港、南洋、美国、广州和南海西樵都有。而最早的黄大仙庙,应是浙江金华的“赤松观”,黄大仙的“仙乡”就在浙江金华。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已亥年,即公元1899年,并于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。

扩展资料:

黄大仙简介:

1.黄初平(约328—约386),后世称为“黄大仙”,是民间信仰之一,著名道教神仙。出生于浙江省金华兰溪黄湓村,一说出生于浙江省金华义乌赤岸。黄大仙原是当地的一名放羊的牧童,在金华山中修炼得道升仙。宋代敕封为“养素净正真人”。

2.黄大仙传说在港澳台、东南亚等地流传甚广。今得道升仙地建有浙江金华黄大仙祖宫,广州和香港等地建有黄大仙祠。香港亦有为纪念他设立的黄大仙区。

3.黄初平18岁开始修道,得道后易名赤初平,号黄大仙,故号称“赤松仙子”。民间流传其法力高强,能够点石成金。传说因为炼丹得道、羽化登天,而且以“药方”度人成仙,得到人们的信仰和崇祀。

4.黄大仙信仰在1915年由普庆坛的创建人——梁仁庵道长传入香港,其后蓬勃地发展。香港著名的黄大仙祠就是供奉他的,终日香火不断。黄初平,晋朝丹溪人。十五岁时他去放羊,有个道士见他本性善良,把他带到浙江金华山石室中,收他为徒。一学就是四十多年。

5.他的哥哥黄初起一直都在寻找他,经过这么多年都没找到他。后来在街市上看到一个道士在占卜,黄初起就问他弟弟在哪里?道士说:“金华山有一个放羊的小孩,姓黄名初平,是你的弟弟不是?”初起听到之后,立即跟道士到金华山寻找。

6.兄弟相见后悲喜交集,哥哥问弟弟道:“羊在哪里?”黄初平指着白色的石头说:“就在那儿”,并喊:“羊起来”于是白石头都站起来变成山羊,有数万头。初起惊讶不已,便跟初平学道。他们俩个都成仙了。黄初平别号“赤松子”。

7.东晋初年(317—420年),清官遭陷害,黄初平冒险呈送“万民折”。为受害清官胡咏江大人解救家人。此时得罪当地贪官刘知县和恶霸张百万,两恶人仗朝中有人,设毒计陷害黄初平。黄初平智慧超人,抨击邪恶势力,用善行感动乡民,带领百姓战胜自然灾害,扬善惩恶,除暴安良,为百姓治病救灾,得到百姓们的拥护爱戴。

8.此剧取材于民间传说故事创作而成。赞誉黄初平广行善事,千载造福万民,以古颂今,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之宗旨,给予广大受众寓教寓乐之效果,给海内外受众以之生哲理之启迪。该剧剧情跌宕起伏,情节扣人心弦。采用浪漫主义手法,讴歌了黄初平为民献爱心、献睿智,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。

参考资料:百度百科黄大仙

正月初七是传统节日中的“人日”,即“人类的生日”,这在至少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。传统民间称初七这天为“人日”“人胜节”或“七元日”。古人认为正月初七以晴为好,寓意人寿年丰,天下大同。汉时东方朔的《占书》中就有“初七人日,从旦至暮,月色晴朗,夜见星辰,人民安,君臣和会”的说法。可见“人日”的说法至少在汉朝时就已流传了。

在古代,“人日”有戴“人胜”的习俗。“人胜”是一种头饰,又叫“彩胜”“华胜”,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、剪彩为人,或镂金箔为人贴于屏风或窗户,也戴在头发上,因此,“人日”也称“人胜节”。

人日节也是仕女出游与文人墨客登高赋诗的日子。唐高适《人日寄杜二拾遗》诗云:“人日题诗寄草堂,遥怜故人思故乡。柳条弄色不忍看,梅花满枝空断肠。身在南蕃无所遇,心怀百忧复千虑。今年人日空相忆,明年人日知何处?”

黄大仙图片大全大图

大部分地方在这天还有吃饺子的习俗,寓意着用饺子缠住岁月的双腿,取长寿之意。

黄大仙祠联系方式:0208-1078225

黄大仙祠景点简介:

黄大仙祠据明朝万历年间的《金华府记》载:黄大仙原名黄初平,是浙江金华兰溪人,东晋年间(公元328年)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。他8岁牧羊于浙江金华赤松山上;15岁上山牧羊时遇道土善卜。善卜见初平有异相,就带他到金华赤松山修炼了40年,最后得道成仙。

因此,黄大仙以“赤松子”为别号。后来,其兄黄初起去寻找他。兄弟相见,初起问:“羊在哪?”初平大声地叱之:“羊起!”满山坡的白石立刻变成了羊。广州黄大仙祠大门对联“叱羊传晋代,骑鹤到南天”.记载了黄大仙成仙的传奇故事。而现在复建的这座庙祠中,黄大仙殿门前所挂的也同样是这么一副对联。

道教是多神教,在众多的神当中,黄大仙是相当出名的。当年黄大仙云游四海,治病救人,济世扶危,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仙道,其功德家喻户晓,受到广大民众的拥戴,纷纷立祠来尊奉他。

广州黄大仙祠始建于清朝已亥年,即公元1899年,并于1904年得各界热心人士捐款重修。当年这里地虽偏僻,但曾是广州的宗教圣地之一,其香火鼎盛,对广州市区及珠江三角洲一带有极大的影响。该祠虽于1910年遭受破坏,但旧祠所留下来的遗迹,如石刻对联、浮雕石柱、扁额、门饰、石狮等,都饰以精致的雕刻,由此可以想见当年祠殿的宏伟规模和精致的建筑艺术。

1915年,原黄大仙祠的主持人梁仁庵道长携带黄大仙的画像、灵签和药签等南迁到香港,并于1921年建成香港黄大仙祠。同样地,黄大仙也深受海内外人士的信仰和祀奉。改革开放以来,海内外广大热心人士纷纷要求在原地恢复建造芳村黄大仙祠。后经有关部门批准,由(香港加拿大置地有限公司和芳村新荔枝湾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,组成广州嘉游旅游景区开发有限公司,负责黄大仙祠的复建项目。经过2年的策划和设计,于1997年11月破土动工,1999年2月6日完成第一期工程,供各界人士参观游览。

复建后的黄大仙祠坐落在芳村区的古祠路1号,离芳村和花地湾地铁站很近。全祠总占地面积约1.3万平方米,呈长方形,有一个南大门和东侧门供游人出入。

黄大仙祠是一个集传统风俗、文化、艺术和旅游为一体的旅游寺庙景观。全祠现设有:正中高耸在台基上面的黄大仙主殿;进门左侧的关帝庙、斗姥庙;进门右侧的财神殿、孔圣殿;主殿左侧的吕祖殿、功德堂;主殿右侧的观音殿;以及东、西添福、添寿长廊各1条。总体设计上采用升高主建筑的方式,使大殿的外观更显宏伟。这座宗教名胜再次扬名于世,既为广州市增添了一个旅游新景观,又为善信提供了一个祈福布施和祀奉祖先的地方,还能使原黄大仙祠的文物得以保存,这里的的确确是一个值得参观游览的好地方。

黄大仙祠左右两只狮子是该祠清代的遗物,从中可体察到黄大仙祠历史上所经历过的许多沧桑。

经过添福和添寿两道走廊,沿着石阶,拾级而上,可以看到高大巍峨的“赤松黄大仙殿”。该殿高18米,为内部架空无柱建筑,是目前广州市庙宇中最高的架空大殿之一。大殿内的黄大仙神像为青铜铸造,高3.2米,直径2.5米,重为3吨。民间传说中的黄大仙乐于助人,有求必应,普济劝善,故极受人民群众的欢迎和爱戴。大殿两边的对联是“叱羊传晋代,骑鹤到南天。”

大殿的西面是吕祖殿,大殿东面则是观音殿。观音神像高2.1米,重2吨,是由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的。自古以来形成的释、道、儒三教合一,这在寺庙中更能体现出来。吕祖殿和观音殿均为2层建筑。

关帝庙和斗姥殿在西侧。关帝即关云长,名羽,是山西解良人,生于公元160年。三国时他与刘备、张飞桃园三结义。而后过五关斩六将,立下赫赫战功。由于关羽忠义两全,历来受到上至朝廷、下至百姓以及三教信徒的崇敬。佛教立为伽蓝神,懦教称其武圣人,道教则尊奉为关圣帝君。每年农历五月三十日是道教中的关圣帝君诞日。

斗姥又称斗母、斗姆,是北斗众星之母。她相貌奇特,面现慈容。传说她有九个儿子,除玉皇大帝、紫微北极大帝外,其余七个是北斗七星。由于她统领着这么多的神,所以每年凡犯了太岁的人,拜了斗姥以后都能化解罪孽。

财神殿和孔圣殿在东侧。赵公明是商周时代人。得道成仙后,玉皇大帝封他为财神,掌管天下财事。财神在众多的神当中是最受民众欢迎的。民间习俗,每年正月初五是接财神日。

孔子被推崇为圣人,生活于公元前551至公元前479年,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孔子是鲁国人,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、政治家、教育家,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。他有弟子三千,著名的有七十二人。以至儒家学说成为2000多年封建教育的基础,孔子被上至帝王、下至百姓尊奉为教育的始祖、万世师表。

该祠还有另外两件珍品:一是黄大仙主殿、观音殿及吕祖殿的牌匾是广州市文化局捐赠的,全由南越国御花园遗址出土的秦代古船台枕木(古松木)制成。俗语说“千年松,万年柏”,黄大仙词的牌匾古木藏在地下五米深的地方已有2200多年,木板重500公斤,保存十分完整。被鉴定是现今世上保存最久的的古木之一,是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物。另一件是种在东、西两花园的增城挂绿园原荔枝树折枝种植的两颗小荔枝树。这两株增城挂绿荔枝是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赠予的名贵树木,现已长成1米多高。